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人大新闻网 >> 重要通知

创新是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不竭动力

2012/10/12 17:23   编辑:刘昌伟   来源:江西人大新闻网

  李 昆

  摘 要:本文是对省十一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五年履职期间举办高峰论坛相关情况进行的总结和思考。通过对五年六次人大教科文卫高峰论坛基本情况的回顾,简要阐述了人大举办专题论坛取得的积极作用和促进监督效果具体化、社会化的有效影响,对举办专题论坛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其目的是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推进人大监督工作。

  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省人大教科文卫高峰论坛的回顾、省人大教科文卫高峰论坛的启示、完善人大专题论坛的思考。希望本文能够对开办和完善人大专题论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峰论坛;监督工作;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解放思想,推进人大监督工作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如何创新人大监督工作?省十一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五年来围绕法定监督方式依法履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了不少好做法,其中举办教科文卫高峰论坛就是一个增强监督活力、延伸监督触角的创新实践。对之进行总结和思考,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创新人大工作,将带来有益启迪。

  一、省人大教科文卫高峰论坛的回顾

  “所有的创新机会都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2008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将生态与经济统筹,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伟大战略构想。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宣传策应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这一重大决策,由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发起,联合省委宣传部及对口联系的有关部门,于2008年7月起开始举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峰论坛。至2011年10月,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联合省委宣传部和11个对口联系的政府有关部门,先后举办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人口计生和惠民文化等六次高峰论坛,6次论坛共有1400余人参会,提交论文926篇,从其中遴选出的46篇论文共30余万字,汇编成一辑展示系列高峰论坛成果的书——《足音——鄱阳湖系列高峰论坛演讲文集》。其中,2008年7月举办的文化建设论坛和2009年7月举办的科技创新论坛,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挥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被收录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事记》。教科文卫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是本届委员会根据江西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大胆探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途径的重要举措,提高了人大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增加了监督的覆盖面,促进了监督效果的社会化,为保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顺利批复和促进宣传的广泛深入,推动教科文卫工作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营造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舆论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举办高峰论坛作为一项工作创新也得到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二、省人大教科文卫高峰论坛的启示

  (一)人大举办专题论坛,拓展了人大监督工作的新思路

  创新,是对思想的解放。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举办的高峰论坛,通过创设思想自由表达的话语环境,搭设一个民主的论坛,引导人们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行深层思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当前省委、省政府工作的重心,也是经过国家和省内诸多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后提出的最适应江西省情的发展策略,但一项好政策的贯彻并非完全靠行政命令的推动,对人大而言,在政策发布之初如何通过一种相对宽松的方式,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加深理解、统一认识、扩大影响,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专题论坛正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同推进我省科技创新,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科技进步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江西的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了百家企业技术创新专题调研,组织人大代表进行了专题视察,并对《江西省专利促进条例》进行了立法调研。在此基础上,成功举办了鄱阳湖科技高峰论坛。“5+1”组合的监督方式刚柔相济,互相协调配合,相互运用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应。论坛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深刻思考,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必须强化科技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促进我省创新发展的有效助力。此次监督活动实现了从法定活动、论坛发动,到推动政府行动的有效循环。

  (二)人大举办专题论坛,开辟了人大监督工作的新途径

  创新,是对方法的探索。对专门委员会而言,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一届五年的任期内,克服人员、时间等有限因素,履行好对多个政府组成部门工作的有效监督,落实好多部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和执法检查。而事实上,移岸就船又何如移船就岸?人大专委会除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琐细的调研检查和浩繁的工作文牍中外,也可尝试以专题论坛的形式,让对口联系的政府部门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围绕全省工作大局作出针对性的思考和响应,自觉展示工作成果,接受广大代表监督;让人大代表们为有的放矢,在筹划准备过程中自发地进行调研考察,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有见地的意见建议。

  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专题论坛上的演讲并不仅仅代表个人意见,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人大的公开承诺,对社会的公开承诺,是应该接受人大监督的。因此,人大也可就部分关键问题或实施情况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监督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此进行询问、专题询问乃至质询。举办专题论坛可以使人大监督更加透明化、公开化,从而实现人大监督效果社会化,对于促进相关部门更加自觉、主动地在公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下做好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