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人大新闻网 >> 常委会会议 >> 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 >> 工作报告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9/08/26 17:22   编辑:邵新羚   来源:

——2019年7月25日在江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主任    李庆红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政府委托,现就今年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下半年需重点抓好的工作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全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有好,上半年全省GDP增长8.6%,增速居全国第4位、中部第1位;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6.2%、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2.1%和17.1%。GDP、财政收入、规上工业、投资、消费、利用外资、农村居民收入、金融存贷款等指标增速略好于年度计划目标,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总体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上半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1.2%,中科院香山科学会议、首届滕王阁创投峰会在南昌成功召开,本草物质科学研究设施及应用通过院士专家论证,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报国务院待批复。全面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集中力量做优做强做大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5.6%、21.5%、26.3%,同比分别提高2.6、4.6、0.9个百分点。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制定出台全省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意见,加快推进5G商用、“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全面深化与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企业战略合作,1-5月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1.1%、14.7%。实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八大提升行动,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7.2%,占工业投资比重29%、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深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1+9”行动计划,新开发中药材基地28万亩、果园10万亩、茶园6万亩。粮食生产总体稳定。着力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占GDP比重达46.2%、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二)投资消费平稳增长。深入开展“大干项目年”活动,着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上半年省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3121.5亿元、达年计划的48.3%,进度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省重点工程完成投资936.3亿元、达年计划的45.7%,进度同比基本持平,都九高速公路、南昌地铁二号线全线通车,昌吉赣客专、蒙华铁路即将开展动态验收,新钢优特钢带加工配送中心、宜春通瑞新能源锂电隔膜等项目建成投运。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0.3%、10.1%,均明显高于全部投资增速。出台实施我省完善消费体制机制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政策意见,开展商贸消费升级“五大行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家政养老、大健康等幸福产业,消费升级势头不减,上半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7%和21.8%,网络零售额增长28.7%。

  (三)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省本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依申请类事项比例达80.5%,省级一窗式受理率达93.4%,“赣服通”省市两级2691项高频事项掌上办理,成为全国第四个政务服务移动平台接通所有设区市的省份。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减负效应逐步显现,上半年累计减税513亿元。民营经济保持活力,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11.1%,高于规上工业2个百分点。财政金融、国资国企、农业农村、开发区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全方位开放,大力开展“三请三回”和“三企”入赣活动,成功举办中博会、世界赣商大会、赣港会、赣深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新加坡ASM集团九江半导体、以色列萍乡医疗器械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上半年开行赣欧班列261列,提前达到年度目标。建立中美经贸摩擦重点企业监测机制,全面调度、帮助解决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支持生产型企业自营出口,全省生产型企业出口增长15.7%,占比达51.7%,同比提高12.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58.7%、48%。

  (四)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着力实施“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出台实施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赣江新区“三统一分”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落地;积极争取从国家层面协调推进一批苏区振兴发展重大事项;启动赣东北扩大开放、赣西转型升级政策综合评估。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启动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八大行动,大余丫山运动休闲小镇列入全国十大优秀特色小镇推广典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预计上半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时序进度,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1.6%、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4.7%,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成省域空间规划试点,初步形成生态保护“三线一单”制度。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面推进民生工程51件实事,上半年全省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类支出增长16.1%,占比达81.6%,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9%。完善稳就业应急机制,强化就业监测,认真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32.2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38万人,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71.8%、80.8%。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会昌、寻乌、安远等10个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基本竣工。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省属医院五所新院试运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2.3%,低于3%左右的控制目标。

  同时,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有所降低,非法集资新发案件集资金额、参与集资人数持续下降,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余额继续减少,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

  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来之不易。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与国内结构性周期性矛盾叠加,我省经济运行稳中有忧、稳中承压,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放缓。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不断显现。二季度以来,中美经贸摩擦进一步升级,外贸出口降幅较大,产业链传导效应有所显现。二是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需求总体不旺,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增速连续6个月回落,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仍然偏高,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工业经济整体效益下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突出,企业流动资金偏紧,招工难稳工难问题仍然存在。三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仍然不强、能力偏弱。地方政府投资能力收缩明显,项目建设面临的资金、砂石等制约因素较多。四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受工业经济效益下滑、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各级财政刚性支出继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凸显。

  此外,猪肉、蔬菜、瓜果等“菜篮子”产品价格上涨较快;洪涝灾害损失严重,需高度关注对农业生产特别是部分农产品价格走势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改进。

  二、下半年需重点抓好的工作

  展望下半年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江西发展面临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创新能力不强、营商环境竞争加剧等挑战,中美经贸摩擦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其不利影响将从不同渠道向我省传导。另一方面,江西发展也面临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视察指导,为江西发展指明了目标定位和前进方向,极大鼓舞和凝聚了全省上下的干劲和动力。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国家实施进一步扩大开放、新一轮减税降费、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地方专项债券发行和项目配套融资等政策的积极效应将逐步显现。我省国家战略机遇叠加、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及配套能力较好等优势日益突显。综合判断,全省经济运行将保持平稳态势,通过艰苦努力,能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立足于“稳住、进好、调优”,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稳是基础,“稳住”就是要咬定年初预期目标不放松,加强监测调度,有效防控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基本盘稳固;进是重点,“进好”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消费升级、外贸出口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整体活力;优是关键,“调优”就是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

  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一是抓好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持续做好中美经贸摩擦应对工作,强化分析研判和政策预研储备。二是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实施“大干项目年”活动,坚持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进一步完善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资金、用地、砂石等实际困难问题。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开工建设大广高速吉安至南康扩容、德上高速赣皖界至婺源、宜春至井冈山高速等项目,加快分宜电厂、瑞金电厂二期建设,加快信丰电厂、新余电厂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积极争取丰城电厂三期复工,建成昌吉赣客专、蒙华铁路、昌九高速改扩建、南昌兆驰LED外延片、吉安合力泰TFT模组等项目。着力保障项目融资,充分用好国家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政策,力争我省更多重大在建工程和“补短板”项目获得支持。三是推动消费提质扩容。落实国家和省促消费系列政策,进一步细化配套政策和落实举措。深入开展促进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实施好“赣品两上三进”“赣品网上行”推广工程。把发展幸福产业与促进消费升级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动养老、教育、家政、康养等消费提质扩容。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试验区建设,办好江西旅游消费节、江西艺术节等活动,力争“十一”黄金周前再推动一批景区门票降价。四是着力帮扶实体经济。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系列政策,特别是新一轮3000亿元降费举措,进一步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狠抓我省已出台的152条降成本措施落实,确保全年为企业减负1400亿元以上。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帮助企业融资,推动征信公司建设,引导各银行机构用好产融合作重点企业“白名单”,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重点推进一批企业境内外上市。深入开展省领导挂点联系开发区及“入企走访连心”活动,加强对困难企业的针对性帮扶。强化煤电油气运行保障,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引导企业科学安排生产、错峰用电。

  (二)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一是切实增强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型省份建设三年行动,持续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确保研发投入占比达1.6%。积极推动中医科学院江西分院落地建设,新增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加快推进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申报论证工作。推进五大科创城建设,争取大飞机维修中心落户航空城,启动江中药谷研发中心二期、中医药创新综合体建设,创建稀土国家实验室、虚拟现实国家创新中心,推进鹰潭移动物联网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上饶大数据知识产权中心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积极争取设立“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基金、科技创新(独角兽)基金,培育壮大一批潜在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加强“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引进,抓住机遇吸引在美华裔高端人才。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全面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积极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示范区。聚焦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落地。加快组建我省航空货运平台公司及航空货运企业。出台支持VR产业升级版政策,办好第二届世界VR产业大会。抢抓5G机遇,促进三大运营商、华为等公司在我省加快布局建设基站等应用设施。加快阿里巴巴(江西)公司挂牌运营,再签署一批合作项目。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八大提升行动,推进江铜集团“创新倍增”、新钢百亿产业转型升级等改造工程,力争全年完成3000家以上企业技术改造。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现代金融、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南昌分行及江西裕民银行年内开业,加快国家级南昌陆港型枢纽、赣州商贸服务型枢纽建设,力争南昌县菜鸟智能物流骨干网节点项目一期年内投入运营,开展生产性服务业“亩均论英雄”评价试点,创建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龙头企业。

  (三)着力推动改革开放走深走实,不断激发动力活力。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开展五大领域专项整治,启动设区市营商环境评价,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进一步拓展提升“赣服通”功能,力争年底覆盖各县(市、区)。持续推进“一次不跑”改革,再梳理公布一批事项清单。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提质增效改革,支持南昌市率先开展“六多合一”集成审批模式,确保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一半。深入开展“一链办理”改革,力争企业注册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二是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实施集团二、三级子企业混改。推进财政金融改革,加快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试点,争取省农村信用联社改革纳入全国试点。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广余江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出台实施江西省开发区条例。三是推进全方位开放合作。全面对接国家战略,推动“一带一路”第二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合作事项落地,争取与国开行签订开发性金融支持我省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合作备忘录。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浙赣区域合作衢饶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湘赣边、“三南”、赣鄂皖等省际合作平台建设。办好江西与跨国公司(上海)合作恳谈会、全国知名企业助推江西高质量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引进和落实落地。力争国家级内陆双向高水平开放试验区尽快获批,加快推进南昌航空港、赣州国际港二期工程、九江江海直达区域航运中心等建设。加快落实赣欧班列、铁海联运、水水联运“三同”政策。大力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深入推进“千企百展”拓市场工程,综合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降低出口企业运营风险,积极指导企业用好双方加征关税商品排除机制,进一步提升省产品出口比重和质量。扎实做好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参会工作。

  (四)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好290万亩高标准农田年度任务,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1+9”行动计划、农产品加工业“七大行动”,推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推进36个美丽宜居县试点建设、2万个自然村组整治,加快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工作。二是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开展全面督导,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补齐短板。出台我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积极争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示范。推进一批城市“双修”、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围绕构建“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战略新格局,深入实施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抓紧制定综合交通、产业布局等专项规划。积极配合国家有关单位做好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和规划的评估工作,争取国家尽快启动研究新一轮支持政策文件。出台实施我省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抓住昌吉赣高铁即将建成投运机遇,加快推进一批高铁新城、高铁试验区建设。研究出台新时代促进赣东北、赣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五)着力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加快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一是筑牢绿色屏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八大标志性战役、30项专项行动,加强“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落实,确保全省各项国考指标达标。二是壮大绿色经济。培育壮大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和大健康产业,支持抚州市创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争取国家支持在我省组建区域性环境权益交易中心。加快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三是创新绿色制度。出台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农村饮水管理条例,制定统筹开展生态文明考评追责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试验区经验总结“五个一批”重点任务,努力形成10项可供全国推广的改革成果、20项改革举措在全省推行、总结形成100条改革经验。四是繁荣绿色文化。办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论坛等重大活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完善促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政策举措。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一是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确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推进“夏季提升”“秋冬巩固”攻势。推行“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和“一领办三参与”扶贫产业合作方式。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推动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大病集中救治全覆盖。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困解困工作。二是着力稳定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好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护航行动”和技能提升补贴“展翅行动”,推动开发性金融支持返乡创业试点,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三是完善社会保障。落实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提标提补工作,确保年底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全面启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四是加快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全民健康、文化旅游、公共体育、社会服务五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国家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试点、省产教融合联盟平台建设,确保省文化中心国庆节前开馆。切实抓好价格保障民生工作,密切关注“菜篮子”产品等价格走势,及时启动补贴联动政策。

  (七)着力防控经济领域风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是着力防控金融风险。建立地方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加大对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稳妥抓好P2P网络借贷后续整治工作。二是着力防控债务风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推动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三是着力防控房地产市场风险。强化房地产市场预警监测、跟踪处置,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整顿治理力度。多措并举加快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科学编制住房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洪涝、秋旱等的监测预警和灾情应对,努力减轻损失。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同时,全面推进我省“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我省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内容,抓紧梳理一批新时代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项目,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