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人大新闻网 >> 监督公开 >> 计划、预算及审计报告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对省政府《关于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0/05/11 14:54   编辑:邵新羚   来源:

        7月25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主任李庆红受省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客观实在,提出的打算切实可行,对报告表示赞成,并对今年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全省经济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总体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成绩来之不易; 与此同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中美经贸摩擦不利影响逐步显现、实体经济依然面临不少困难、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困难和挑战。对此,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为进一步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是做好江西各项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始终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一是推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政策着力点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重塑“江西制造”辉煌。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创新创业,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发展众创空间,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的良好氛围。三是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深入实施精准帮扶十大行动,不断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底线思维,高度警觉重点领域风险,加强对市县政府举债行为的监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强,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二)积极应对宏观形势的复杂变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保持战略定力,高度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正确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重点关注中美经贸摩擦对我省贸易、就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预测、监测、预警,深入分析研判经济态势、走势、趋势。科学测算未来投资及经济增长速度,采取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结构性政策,合理选择宏观政策工具,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地做好政策储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期,加强预期引导和管理,着力增强企业家信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企业打造公开平等透明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减税降费工作,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真正把减税降费政策红利转化为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有效需求的动力,不断增强企业的获得感。二要切实解决企业面临困难和问题,找准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认真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转型压力大、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突出问题,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三要坚持抓项目扩投资,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的理念,聚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大优势产业,大力开展“大干项目年”活动,积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关键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将有效投资引导至重大项目建设上来。四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符合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的融资机制,着力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引导金融机构树立“银企命运共同体”意识,拓宽银企合作渠道,认真解决银行“不愿贷、不敢贷”问题,保障重大重点项目和补短板项目融资政策落实,不断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环境。五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强化招商引资并做好落地项目的跟踪服务;继续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帮扶力度,既培植发展后劲,又抓好当前调度,保持当前良好发展态势。
        (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坚持倒逼和引领并举,加法减法一起做,加快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集中力量发展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不断提高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三是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激活创新资源与创新要素,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速成长。
        (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着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不断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加快推动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三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深入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