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人大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 特别策划 >> 百年风华·奔向未来

詹泳峰:南昌八一起义——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2021/07/02 11:49   编辑:邵新羚   来源:青工委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很荣幸参加青年干部学党史专题读书交流会,在此对机关青工委搭建这个学习平台表示感谢。南昌是座英雄的城市,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作为一名军转干部,我想将对八一起义的回顾作为谈党史学习体会的切入口,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南昌八一起义——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奔流不息的大河,当奔流到1927年8月1日,出现了一个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石破天惊的一枪,如同惊雷震撼了华夏大地,共产党人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这一天,成为民族解放、国家兴盛的红色起点。6天后,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中作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征程,神州大地上开始了势不可挡的星火燎原。这一天,成为人民军队永远的精神图腾。6年后,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8月1日成为建军节;22年后,中央军委决定在军旗、军徽上以“八一”作为军队的标志。历史就这样悄然翻开了新的一页,当东方太阳升起,古老的南昌城为一个民不聊生的国度、苦难深重的民族,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黎明。

  散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透过八一将士危难中奋起的身影,我看到的是他们忠于信仰、听党指挥的政治灵魂。把时针拨回1927年春夏之交,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血腥的屠刀。一时间,神州大地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但是,“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南昌城头的枪声就在这个时候毅然打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者凭着对中国革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从八一起义中走来,一路筚路蓝缕、一路披荆斩棘,铸就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雄师,成就了这个伟大民族走向灿烂辉煌。透过八一将士危难中奋起的身影,我看到的是他们敢为人先、百折不饶的抗争意志。从根本上说,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紧急关头,迎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顶着共产国际的压力,独立领导发动的伟大壮举,体现了共产党人“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起义军即便在严重受挫后仍主义不改、信念不变,艰难转战后赢来了伟大的“朱毛会师”,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于广袤的农村大地,成为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透过八一将士危难中奋起的身影,我看到的是他们砥砺初心、为民奋斗的革命情怀。革命文献中记载:“此次南昌起义,原为救国救民”,清楚阐明了八一起义的根本目的,彰显出这支军队与历史上任何由统治阶级掌握的队伍之间本质的区别。此后,从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时至今日,八一将士们仍以伟岸的姿态顶立于天地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革命精神,如同一曲穿越时空的旋律,影响了我的过去,指引着我的现在,昭示着我的将来。回首往事,我感恩部队,那是我放飞青春和梦想的舞台,八一军旗见证着我的成长。离别时有太多的不舍,幸运的是前路还长,进入省人大机关工作,我的人生天地更为广阔。军地之间对比,我感到两者之间未变且不能变的永远是信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始终怀一颗感恩之心,听党话、跟党走,保持了思想上的高度认同、政治上的坚决维护、组织上的自觉服从、行动上的紧密跟随。两者之间未变且不能变的永远是初心。人民军队为民奋斗,人大机关为民请命。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精神文化生活、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民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恰恰就是我们教科文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半年参加了两个执法检查,最大的感受是要心系群众、维护民利,通过座谈、调研、检查、联系代表等渠道,通过立法、监督等工作,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个人的幸福感也在服务人民的大局中得到了提升。两者之间未变且不能变的永远是作风。新的工作环境里,领导和同事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帮助,他们严谨细致、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也时刻感染着我。面对新岗位新挑战,我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军人本色,以初心砥砺精神,以使命鼓舞斗志,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作者系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办公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