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至3日,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来到中国第一面血防红旗升起之地——余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走读”活动。
大家首先来到中国血防纪念馆,一份份血防工作的珍贵照片、书籍文献和历史实物展现在眼前。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跨越时空,走进岁月余江,感受由影像、图文、光影所带来的震撼体验,毛主席的光辉诗篇继续激励血防战线人员坚持监测、巩固成果,让人荡气回肠。余江人民直面血吸虫病疫情的猖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实干,患难与共,百折不挠,一任接着一任干,创造出了“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余江血防精神,在全国率先完成了“送瘟神”的目标任务。
离开中国血防纪念馆,大家来到鹰潭红旗干部学院所在地平定乡蓝田宋家村。走进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白墙黛瓦、绿影婆娑、荷花绽放的崭新景象:丰碑广场、送瘟神景墙、银锄广场、感恩广场,每一处都记录了余江人民为消灭血吸虫病的动人历程。置身其中,平整的石路、圈养的家禽、葱郁的古樟、幽雅的环境,以及多彩墙绘掩映下的农家小楼,勾勒出一幅如画般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美景……这些与曾经被血吸虫病肆虐而导致灾难深重、民不聊生的凄景形成鲜明对比。
走进血防宣传站、血吸虫病防治站教学点,大家切身感受当年艰苦的医疗卫生条件和食宿条件,详细了解当年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通过科普漫画、显微镜观察、集市办展览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治疗血吸虫病的情况。在古樟树教学点,大家现场聆听一位亲身经历血防斗争的宋家村老人讲述微党课《枯木逢春》,感受从“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美丽蝶变,深刻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现场走读结束后,大家来到农户家,与群众一起劳动流汗、交心谈心,倾听群众心声,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及省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切实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群众是老师、学习在田野、实践是课堂。通过此次红色走读,预算工委党员干部都深深被血防精神所震撼和感动,表示要将血防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增强本领,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在新时代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征程中做出更大贡献。(供稿: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方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