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换届以来,崇义县长龙镇新一届人大代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不需扬鞭自奋蹄的工作干劲,采取人大代表“1+1+N”的办法,即一名县人大代表,加一名镇人大代表,加若干名驻村干部、村干部、司法人员或理事能人共同组队,俯身一线听民声、走进群众办实事,解决了一批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纷纷点赞。
“人大代表+司法人员”调解基层民事纠纷
面对情况复杂、涉权涉法等一时难以调和的民事纠纷,该镇采取一名县人大代表,加一名镇人大代表,加若干名司法人员的模式,在人民调解室依法调解。今年9月下旬,长龙镇拔翠村岩前组一名年过六旬的村民钟某在采摘野果时,不慎发生意外,其子女就赔偿问题与电站产生纠纷。镇人大代表、拔翠村村干部杨平文得知消息后,连夜与村书记汤昌华赶赴现场。在双方多次调解未果的情况下,县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成涛,镇人大代表杨平文,镇司法所长杨丰联,以及驻村领导、村干部,多次采取登门上户、座谈调解的办法,摆事实、举例子、讲道理、析法理,经过5次协调,双方本着“尊重事实、相互谅解、合情合理、妥善处理”的原则,在可接受的赔偿范围内,签订《人民调解书》。最终,甲乙双方心悦诚服,握手言和,对人大代表和司法人员的无私付出深表感激。
“人大代表+镇村干部”办理一线民生实事
面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乱纪问题,以及群众的急难愁盼、自身又无法解决的民生领域问题,该镇因事而异,采取一名县人大代表,加一名镇人大代表,加若干名镇村干部或驻村工作队人员的模式,在乡村一线现场办公、统筹解决。今年以来,拔翠村鸡公丘组车子坝公路因矿山运输砂石,导致路面多处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痕,有的村民的入户路也出现受损情况。9月29日,县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与拔翠村党支部书记汤昌华了解这一情况后,随即深入实地查看路面受损情,并联系矿山老板及其股东与相关村民在村部座谈。镇人大代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林,驻村工作队以及驻村干部也积极参与协商。经过两天的协谈,矿山老板同意赔偿道路损毁资金1万元,用于鸡公丘组车子坝公路维护修复和路面落石清理。“县、镇人大代表+镇村干部”的矛盾纠纷调处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切实将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和萌芽状态。
“人大代表+理事能人”破解土地矛盾难题
面对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土地矛盾纠纷,该镇采取一名县人大代表,加一名镇人大代表,加若干名派出所民警或民情理事会人员的模式,当好“和事佬”和“调解员”。今年10月,长龙镇葫芦村下村组村民王利富向村干部反映,其与村民王利星存在多年入户路土地纠纷。县人大代表、葫芦村党支部书记王利福,镇人大代表吴金平,村干部陈广平,联合长龙镇派出所工作人员,多次深入下村组进行“拉锯式”调解,帮助双方解除思想疙瘩,引导村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场长达10多年的邻里土地界址纠纷目前取得进展。
长龙镇南田村寨上组在通组公路提升扩宽中需要征用部分村民土地,村民李某情绪激动,征地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县人大代表、南田村党支部书记朱启光,民情理事会成员李朝良,以及镇人大代表等人员连夜上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达成共识。正如县人大代表朱启光所言,“只要真心为民,找准突破口,用好理事会,就没有调解不成的问题!”
据统计,今年县、镇人大换届以来,新一届人大代表主动履职、不辱使命,真正把农村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通过采取人大代表“1+1+N”的办法,共为群众办理各类好事实事2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6起,人大代表“1+1+N”的做法已成为代表履职的“强引擎”和“金钥匙”。(供稿:崇义县长龙镇人大朱建文)